近年來
青少年沉迷手機 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等相關問題 頻頻進入公眾視野 越來越受到關注 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 《未成年人保護法要點》 ↓↓↓
網絡是現代人不可缺失的一部分
互聯網不斷普及
讓網絡成為越來越多的青少年
學習生活的“標配”
尤其是“00后”和“10后”
可以說是“伴隨著手機長大”了
青少年的身心發(fā)育尚未成熟
自我控制和辨別能力較差
家長應如何幫助孩子預防網絡沉迷
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呢?
↓↓↓ 1.多陪伴,重監(jiān)督。家長要多關注青少年生理、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,加強對青少年的陪伴。合理安排青少年放學后和節(jié)假日生活,多帶領青少年參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,營造良好家庭氛圍。積極履行家長的監(jiān)護職責,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等不良行為。 2.常溝通,善引導。家長要常與青少年進行溝通交流,用傾聽、尊重、接納等方式解決與青少年之間存在的溝通障礙,與青少年建立和諧融洽的親子關系。及時了解青少年的上網情況,清楚其“數字軌跡”,為青少年提供恰當的引導與教育,引導青少年合理安排上網時段時長,不將網絡當作精神寄托。 3.作表率,樹榜樣。家長要以身作則,提高自身的網絡素質,清醒認識網絡這把“雙刃劍”,合理利用互聯網,自覺遠離“低層次”網絡信息。要做適度娛樂的榜樣,適度使用網絡產品,不做“低頭族”“手機黨”,不做家中游戲“推廣者”“代言人”。
豐富多彩的網絡世界,為廣大青少年益智廣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。不過面對良莠不齊,泥沙俱下的網上咨訊,年輕一代的辨別和自律能力就顯得尤其重要了。為增強青少年自覺抵御網上不良信息的意識,團中央、教育部、文化和旅游部、國務院新聞辦、全國青聯、全國學聯、全國少工委、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向全社會發(fā)布了《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》。公約內容如下:
要善于網上學習,不瀏覽不良信息 要誠實友好交流,不侮辱欺詐他人 要增強自護意識,不隨意約會網友 要維護網絡安全,不破壞網絡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,不沉溺虛擬時空 近年來,因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引起的社會矛盾凸顯,引發(fā)社會普遍關注。為展現社會主流價值觀,營造積極向上的網絡文化環(huán)境,切實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、防范網絡沉迷,中國互聯網協會向全國互聯網業(yè)界、廣大家長發(fā)出如下倡議: 網絡服務提供者應自覺遵守國家法律、法規(guī),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優(yōu)秀傳統文化和道德準則,推進網絡文明建設,努力提供健康綠色的網絡文化產品和信息內容服務,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網絡環(huán)境。 網絡游戲運營企業(yè)應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建設,利用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強化網絡游戲防沉迷實名驗證,切實履行網絡游戲運營企業(yè)的社會責任。 網絡視頻平臺、網絡直播平臺應認真履行平臺監(jiān)管責任,利用技術有效遏制網絡不良信息的制作和傳播,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精神文明,不斷提高網絡主播等從業(yè)人員的職業(yè)素養(yǎng),自覺接受公眾監(jiān)督,共建共享清朗網絡空間。 新聞媒體及網絡服務提供者應加強對全社會的正面引導和宣傳,樹立尊重、保護、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風尚,推廣預防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有效手段。號召家長、學校共同履行未成年人監(jiān)護和守護責任。 呼吁家長關注未成年人生理、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,引導未成年人進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,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等不良行為。 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需要企業(yè)、媒體、學校和家庭等社會各界共同努力,讓我們攜起手來,為未成年人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,共同守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,培養(yǎng)有理想、有道德、有文化、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。 當前學生已成為 使用互聯網主要參與群體 作為新時代學子,要做到 科學、文明、健康的使用互聯網 提升網絡安全意識 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拒絕沉迷 健康上網
掃描二維碼隨身看資訊